2011年1月4日

读《怪诞心理学》

利用出差路上的闲暇看完《怪诞心理学》,其中很多研究似乎和心理学无关,也很难归属于任何正经八百的学术领域。乍一看完全是旁门左道,属于搞笑诺贝尔奖范围的研究。如果科学研究都是这么有趣,那当一名科学家还是值得毕生追求的一件事。

看美女是绝大多数男人的喜好之一,我也不例外。早在高中时代我就加入了班里著名的“黑社会”之一:花满楼,以赏花猎奇为乐。每个头目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老大“一见钟情”,外号“怜花”,老二“二龙戏珠”,外号“探花”,老三“三潭映月”(就是小生我了),外号“赏花”,老四“四海为家”,外号“摧花”(够狠)。可惜我们那时空有雄性激素,缺少科学细胞。虽有个煞有介事的看美女组织,却不如人家高尔顿看得专业。大名鼎鼎的高尔顿如果活到现在,大概可以拿一箩筐搞笑诺贝尔奖了。他曾经在英国各大城市溜达,暗中阅女无数,由此绘制了一张英国的“美女地图”,结论是伦敦美女最多,阿伯丁则最糟。虽然国人早就有“四川出美女”、“江浙出美女”,甚至具体到“桃源出美女”的传说,但似乎还真没有人认真统计过。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科学是有闲人干的差事。在当今这个熙熙攘攘的蜗居时代,大概也只有闲得蛋疼的人,才会去正儿八经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上述传说是否靠谱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研究不是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趣得多吗?高尔顿还测试过用多少温度的水泡多少分钟的茶才是最好喝的,偷偷统计过正带棒球帽和反戴棒球帽的人数,发现越到圣诞节孩子们画的圣诞老人越大,而过了圣诞节,他们笔下的圣诞老人又越来越小,如此等等。现在我们只能感叹,他老人家实在是太闲了。

这本书的作者怀斯曼(Wiseman,真是个好姓啊)继承了高尔顿的衣钵,也从事了不少无聊而有趣的研究。下面是一些他的发现和他记录的发现:

占星术完全不靠谱,星座运程和性格预测之类之所以让人觉得可信,完全是其描述产生的心理作用。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一个叫弗瑞尔的心理学教授就在他的班上做了一次绝妙的否证实验。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份性格描述,声称是根据其星座给出的预测,87%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拿到的性格描述很符合自己的特征,结果教授说:你们每个人拿到的性格描述其实都是相同的,是从一本地摊上买到的星座书中对每个星座的描述上各抽出一句话拼凑而成的。这个充满荒诞意味的故事还没结束,教授又耍了一个伎俩,学生再次被老师算计,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还是看书吧。这里想说的是,尽管占星术不靠谱,但怀斯曼发现,出生时间的确对人生有着某种方式的影响。经过统计,他发现人们对自己幸运度的评估与其出生月份有着显著相关,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认为自己)更幸运。但为何会有这种关联呢?怀斯曼给出的解释是,冬天出生的人面对的环境更加严酷和恶劣,因而与看护人员更加亲近,导致其将来更不喜欢冒险,从而缺少运气。夏天出生的我在看到这个结论时十足意淫了一把,但专业嗅觉还是让我察觉到这里的推论有些猫腻。首先,幸运度的评估完全是基于主体自己的评价,这样就不能排除夏天出生的人更加乐观,自我感觉更加良好,从而给自己打分更高这一可能。要排除这个可能还需要设计一些对比实验,比如让他们同时评价自己是否更帅,是否更乐观等等,从而排除这方面的因素。退一步,即使这个因素排除了,其解释理论中对于幸运的理解似乎也不符合直观。喜欢冒险的人固然碰到的机会更多,但失败的次数也会越多,好比一个人每天买彩票,终于中得一次大奖,而另一个人从来不买彩票,因此完全不可能中奖,我们能说前者比后者更幸运吗?毋宁说前者付出的努力比后者更多,愿意尝试和接受的失败也更多而已。如果两个人都喜欢冒险,都付出相同的努力,而前者成功的概率总是高于后者,那么我们才会说前者比后者更幸运。或许这后一种运气并不真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幸运儿其实背后都付出了我们没有看到的努力而已。

待续……

听到热泪盈眶的流行曲

听完颇受推崇号称神曲的《忐忑》,发现果然有过人之处。全曲没有一句完整的歌词,全是哼哼呀呀的象声词,加上歌手(或许称为歌唱家更恰当)演唱时的夸张表情,即使你不喜欢,也不得不赞叹这世上还有这样的歌和这样的唱法。据说王菲听完也蠢蠢欲动,结果尝试翻唱未遂。

这首完全谈不上有美感的歌(这是原唱自己也承认的)竟然会在网上大肆流行,实在让我对流行这个概念迷惑了好一阵。但细细一想其流行也有道理,这道理就是它的技巧性。这技巧性激发了人的挑战欲,王菲只不过是众多蠢蠢欲动者之一。网上尝试翻唱的人已经不计其数。还是我原来的看法,艺术之为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巧性,没有技巧性的艺术很难成为经典。

当然,这首歌(或许称为曲子更恰当)能大行其道除了对唱法的技巧要求极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融合了很多中国戏曲的唱法,这让我对中国的民族艺术有了点信心。我在大学时代时曾经迷过一阵古筝一类的中国古典音乐,觉得很纯,很有韵味。后来接触西方的古典音乐后发现,国乐的表现力还是太弱,不能完全调动人的情感。经这首神曲的演唱者龚琳娜一演绎,发现原来我们自己还是有些很好的东西,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不过令人汗颜的是,神曲的作者仍然是个老外。就像至今最好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书也是老外写的。

另一个值得思索的现象是,网上对这首神曲的解释五花八门,王菲也有一个颇像那么回事的解读。但令人讽刺的是,神曲的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完全没有任何明确的主题思想,纯粹是出于技巧性而创作出来的。由于出来的效果起伏跳跃大,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体验,所以才被冠以《忐忑》之名。这个很像很多数学上的发现。最初一些结果完全是数学家出于技巧性玩出来的,后来却发现还有这样那样的用处。形式的力量有时候超过内容本身。

听完神曲又去网上听了演唱者自己推荐的《相思染》。结果不得了,一首流行曲竟然听得我热泪盈眶。听的时候完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相思的情绪,但却不知不觉被演唱者的声音打动。这首歌是由龚琳娜和一个葡萄牙歌手合唱的。前面两人的和声非常优美,最后两人合唱的高潮部分也很有感染力。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是龚琳娜单独演唱的那部分也非常有感染力。乍一听很像齐豫的风格,但又比齐豫的音色更丰富。不得不承认,龚琳娜的高音非常有穿透力。这也改变了我对人声的看法。有人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因为加入了人声所以更有感染力,以前还不觉得,觉得破坏了交响曲的纯粹性。现在看来人声有它的魅力。当然,不同文化背景对人声的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龚琳娜也说,最初她在德国演唱时,她自己很得意的高音却让听众听得倒退三尺。同样的,中国人也很难欣赏到西方歌剧中的人声有何美感。

还有一首《山中问答》也不错,这是一系列以中国古诗词为主题或歌词的几首曲子之一,个人觉得是最好的一首。以前邓丽君、王菲等人也以中国古诗词填过歌词,但完全不伦不类。中国古诗词的深远意境和韵味完全体现不出来。这首《山中问答》算是比较成功的结合,歌词没有用原诗,属于借题发挥的。

最后推荐一首《自由鸟》,是演唱者龚琳娜填自己填的词,中间照例有一些伊伊呀呀的词,但和曲配得非常协调。前后两段词反差非常大,先喜后悲,听完竟然有些小小的悲凉。相信很多人听完会心有戚戚焉。

不多说了,赶紧去听听吧,大都是现场版的,优酷、土豆上都有。用Firefox的一个叫downloader的扩展可以在听的时候顺便下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