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

第一次看芭蕾舞

我对艺术向来没有特别爱好,喜欢附庸风雅而已。说来惭愧,读了四年大学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没有看过一次画展,甚至没有欣赏过一次像样的演出。虽然也见识过彭丽媛这样的明星大腕(对90后来说也许这已经是个陌生的名字了),但那些根本算不上艺术。这倒并非我天生对艺术不感冒,在军校那个死气沉沉的环境下,实在是没有机会。久而久之对艺术乃至学习之外的生活都麻木了。

第一次感受艺术的力量是读硕士时到湖南博物馆看俄罗斯油画展。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画展,但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印象很深。其中的什么印象派之类自然完全看不懂,但为了显得自己不笨,也装模作样立在画前左瞄右瞅,一副品咂琢磨的样子。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看懂了其中任何一幅画。但其中现实主义风格的那些作品的确感染到了我,明白了为什么照片尽管更逼真,但绘画却更能打动人。那些东西有令人说不出的感觉,情绪会一下被激发起来,甚至能感受到生理上的反应和变化(请不要想歪了)。迄今为至,我对油画全部体会都来自那次观展。

第二次感受艺术的力量是看了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叫《和你在一起》。其中有一段柴科夫斯基的掀起全片高潮的曲子,后来知道那是老柴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才知道原来除了王杰、郑智化的歌(90后请原谅我尽举这些过气的明星)还有这么好听的音乐。那曲子听得只叫人血脉喷张。正好过年回家看电视,中央10台放关于交响乐欣赏的节目,于是一下子迷上了西方古典音乐,特别是交响曲。买不起好的音箱,于是到同学的老婆开的店里买了副她号称最好的耳机。把从柴科夫斯基、贝多芬到莫扎特的音乐全下载了个遍。还跑到盗版市场花一百多块钱买了一套四张精装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后来辗转借给朋友,现在手上只剩下一张了)。现在最喜欢听的还是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莫扎特的曲子虽然旋律优美,但总觉得不够有力量。贝多芬的交响曲也许是太有名了,反而听不出感觉来,唯一的例外是他的田园。那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曲子。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好听(不好意思,是两个字)。对我这样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好听是首要标准。老柴最经典的当然是悲怆。但不敢多听,那真的是悲凉透底的音乐,听一遍能让你半天缓不过来。他的第四和第五交响曲我那段时间经常听,也并不懂,只是觉得很有力量,特别激昂和振奋人心。有点歇斯底里但又不会像摇滚那样显得杂乱和拖泥带水。听交响曲也让我明白了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看晚霞的时候不做别的事。刚开始听这些交响曲的时候也真的没法做别的事,因为太感染人了,情绪都被音乐调动走了。可惜交响曲一首下来通常不下半小时,甚至长达一小时。专门去听实在没那个时间,那段时间迷过一阵子后现在又很少听了。现在只偶尔听听班徳瑞和神秘园的曲子,也附带听一些电影插曲,如《我的野蛮女友》中用过的卡农(有段时间我将它作为电脑提示我休息的背景音乐)和《士兵突击》中用过的征服天堂。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古典音乐或许今后都将是阳春白雪了。

第三次感受艺术的力量就是这次在中大礼堂看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芭蕾,并不觉得特别。这次现场感受的确不一样。明白了为什么用脚尖跳舞这么令人痛苦甚至有点摧残人性的事情会有人爱好,因为的确是美,值得毕生追求。看到他(她)们充满激情的在舞台上跳跃,有一阵子我甚至想自己去当个芭蕾舞演员。虽然辛苦,甚至痛苦,但那确实是能让人非常热爱,从心底里充满激情的热爱的事业。相比我现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教书事业,舞蹈的确有激情有魅力得多。什么时候我能像那些芭蕾舞演员一样充满激情的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呢?

当看到中间一段两个人在地上滚来滚去(请原谅我用这么粗俗的词去形容那么高雅的艺术,或许那些动作是有专业名词的)时我就在想,既然红色娘子军能把精巧的艺术和粗鄙的政治结合起来,高雅如芭蕾舞这样的艺术是不是也能和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街舞搞在一起呢?没想到下一个节目就是芭蕾舞和摇滚舞的结合,其中包括街舞的动作。主持人说这个节目受到观众热捧。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纯粹一点的芭蕾舞。我甚至觉得开始表演的那些示范性的基本动作比后来的正式节目还好看,就像一些简单的纯靠手法的近景魔术比华丽的大型舞台魔术更好看一样。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平常的东西变得不同寻常往往更能令人惊叹。而芭蕾舞那几个基本动作就足以做到化腐朽为神奇了,根本用不着那些故事背景。更一般的,我认为技巧性的东西在任何一种艺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是需要反复训练、不断雕琢才能臻于化境的。缺少了高超的技巧,即使思想再深刻,情感再丰富,也都不是好的艺术。

希望以后还有和艺术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附注:感谢两名学生给我的票,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以及这篇文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